一个无风的初冬午后,我带着阿宝,去逛游百花洲南面的济南老街巷。

这张画面有点意思:肃穆庄重的文庙代表厚重的历史,时尚运动中的孩子意味着未来……唉,没咱大人什么事儿——
也就是带着狗瞎溜达了。
逛游济南,就从文庙说起吧。
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:

图:泮池,大麦摄于08年夏天。
这汪池水呈半圆形,是有深意的。

图:鸟瞰泮池,半圆形状一目了然。
百度是这样解释的:
原意为蓄泮水之池,上有拱桥连通。典故出于国学旧制,所谓“天子之学有辟雍,诸侯之学有泮宫(学宫)”。历代认为学府前建泮池能振兴学业之说,故多用于孔庙,文庙等建筑中。古时候凡新入学的生员都要在当地官员的带领下,从棂星门入孔庙,登桥跨泮池,进入大成殿礼拜先师孔子,然后到儒学署拜见教官,这个入学仪式称为“入泮”。
用现代的话翻译下,就是说公务员考试合格了、小民翻身成公仆了,得先由省委组织部的有关领导领着过此桥拜见孔夫子——颇有点鲤鱼跳龙门的意思。据日前的新闻报道,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网上报名通过资格审查人数超过了104万,而最终能捧上“金饭碗”的仅仅13566人,录取率约1.75%,比对历代王朝规定,能走过此桥的人,还真是万里挑一了。走在老街,还不时可以邂逅些很怀旧的玩意儿。在曲水亭和辘轳把子胡同口上,就常年有一对夫妻推车在叫卖油旋。据《济南老街老巷》书中介绍,早年间这街上有个饭铺叫文升园,除了有吉利的名字,还有两样特色名闻遐迩:油旋和坛子肉。

图:辘轳把子街口的油旋。
济南名吃油旋是一种漩涡状葱油小饼,因形似螺旋、外表呈金黄色而得名。油旋外皮酥脆,内瓤柔嫩,葱香透鼻。据说,老济南人吃油旋儿多趁热,再配上碗鸡丝馄饨或甜沫,唉,那个滋儿啊。
搜下具体做法:
用上等白面加水和软,稍饧后,揪下一个剂子,揉匀后,擀成薄皮,将葱油泥抹在面片上,边卷边抻,至面皮极薄,卷成螺旋形圆柱。放在擦过油的鏊子上,用手按扁至直径8厘米、厚2厘米左右圆饼,烘至两面挺身,再放入下面炉壁周围烘烤,中间翻烤一次,至深黄色即熟。取出后趁热将有旋纹一面的中间用手指压出窝,即成多达五六十层的油旋。
 图:曲水亭桥边卖糖葫芦的老汉。
这老汉其他季节卖水果,冬季就在曲水亭桥边制作和卖糖葫芦,有水果山药等多种口味,都是一元一串。
偶尔,还能看见胡同里戏耍的孩子,阳光灿烂,无忧无虑。

下面说说这一带的街道和建筑。传统建筑民居,往往听来非常枯燥,既然咱是逛游,那就由外及里,赶到哪儿说那儿吧。
先说门脸儿。
现在想了解别人家底,看住他哪个小区——济南新富或拆迁户,断不会往一起凑合地。而老济南那会儿不用,各色人等都在城内混居,只看门脸门楼就知道身份地位了。[PAGE]
2001年大麦跟着中国科协的周贵生老师,闲来走过北京许多的胡同和门楼,(2004年周先生整理出版《北京老宅院门楼》一书)。对比北京门楼样式,济南只缺少皇城特有的王府大门和广亮大门,也少见祖籍南方人家偏好的蛮子门,按照等级和财富实力,老济南街巷最常见的是金柱大门、如意门和随墙门。

图:芙蓉街上的这家金柱大门比较典型,但油漆簇新,应该是翻建或改建过的。
它的主要特征是门扇位于前金柱位置,这就是金柱大门的由来。一般金柱大门的屋顶高出相邻的房屋,门道进深大于与其相邻的房屋进深,外门道进深浅于内门道。门楼屋顶用阴阳瓦,屋檐用元宝脊或清水脊。明朝以后有《营造法》,不同社会地位的人盖房子有相关规定严禁僭越,金柱大门应由相应等级官员有资格盖建,我琢磨,怎么也得正处以上吧……

图:辘轳把子胡同的如意门。

图:北京东城区的如意门。大麦2001年摄于盛芳胡同1号
如意门是济南老城区最常见的民居门楼形式,其主要特点是在门屋檐下砌堵砖墙,在墙正中位置留下门道安装门扇,门洞左右上方有如意型砖雕,俗称“象鼻枭”。其另一突出特征是门楣上有繁多的吉祥图案砖雕。
门扇上两个木簪多雕刻“如意”、“平安”等字样,或为其名由来。

图:小王府池子的两个随墙门。
随墙门属于相对较简陋的民居门。望名思意,就是在宅院墙上抠一窟窿盖的进出大门,与院内房屋不相连,其门板上常有书刻的门联。
看看下面芙蓉街这个简陋的随墙门,当年房主的寒酸窘困可想而知——

下面说几个特别的门脸儿。
济南开埠之后受到更多西洋文化影响,一直体现到建筑里。

图:金菊巷的一个中西合璧式门楼。

图:后宰门街的一个中西合璧式门楼。

图:这个合璧式大门在一楼的门上,还开了个便于取信报的小口。

图:民国之后,只要有钱,大门爱咋建咋建。摄于后宰门街。

图:王府池子街的这个,是完全建在墙上的门罩,非常特殊。
从大门的顶端往下说吧。
济南老房子的房脊正脊、元宝脊等多种,不太了解,就不在这里胡说了。两端有雀尾巴似的高高扬起的清水脊,神似“朝天笏”,北京百姓则俗称“蝎子尾(音蚁)巴”。
覆盖在房上的,往下的半圆形叫筒瓦,往上的半圆形叫板瓦;筒瓦最外面的一个叫瓦当(瓦挡),板瓦最外面一个叫滴水。图上的这家肯定是近年才安装的,在清朝敢这样,基本上户主就是反革命叛国罪了,本人挨枪决不说,家属都得流放东北尝尝开荒种地和当地黑社会的滋味。

光高大不说,这个部分叫“盘头”,繁复程度和制作工艺,是一家权势财富的体现。

[PAGE]门板门墩更是。门墩分为四个部分,自下至上分别为基座、锦铺、主体、上部。

门墩上图案花纹有丰富含义,多为吉祥如意福禄寿喜,这个很少见的螃蟹横行就意味着“富甲一方”。

这个简陋的门墩只余基座和锦铺。 我是边发图边写……才说到门楼就这么长了,好像这样的话帖子会很长啊。天马说他最烦长帖子了……汗呢,下面挑有趣点的说吧。

其实,在幸福公社8月份的泉城老街巷都市寻宝中,将曲水亭街、轱辘把子街、东花墙子街、马市街、起凤桥街、王府池子街、西更道街、平泉胡同、金菊巷及芙蓉街的街道、建筑、牌坊、楹联、门墩、泉水、方言、碑刻、民俗、美食等结合组成十个问题,让社员在欢乐的寻觅过程中探访老城的秘密,还是有很多乐趣的。



尽量短点,挑有趣的说吧。
芙蓉街上的这个门联很有意思,十个字里有三种不同时期的汉字。
 “國”“萬”是繁体字;“举”“众”“争”来源于1956年开始的第一批汉字简化方案,“辶占(建)”则来源于1977年底开始实行的第二批汉字简化方案。
当时的报纸杂志书籍出版物都使用这些简化字,现在在单位食堂街边小铺偶见的“艹九 艹才(韭菜)”“鸡旦(鸡蛋)”等写法都出自这批简化方案,不过由于造成使用不便,诸多歧义,最后大约1980年前后废止。
这个对联的内容和文字说明,书写日期应该是在1978或1979年春节。

进门回望,两排门杈。
北方民居,一般开口在东南方向,所谓巽位。进门之后是影壁,以防外面的人一览无余,也是一个建筑过渡空间。
济南老民居主要有两种影壁,一是设在东房的山墙上,节省空间和材料,如下面这个

也有的是独立的,如下面这个

后宰门这个著名的院落中,影壁是个假山。

这个院落,据说是从前的妓院?


在金菊巷某个不起眼的门进去,有个二层洋楼。沿着破败陈旧的楼梯上去,到处布满灰尘,当年这里有怎样的喧嚣?

在这个楼的院子里,还有很漂亮的花牙子雀替。看上面的葫芦和芭蕉扇可知,表现的是八仙的故事。

沿着洋楼后面这个逼仄的巷道进去,里面有几排青砖小房。

当年的性工作者,莫非就在这些门后日以继夜?
图:典型的北方民居小院。大麦2007年摄于山西大同
这是在大同古城墙遗址上俯拍的,可以看到北方民居的基本结构。有树有鱼缸,十分难得,不过这户的门是开在东墙的南面,没有影壁。[PAGE]
中轴线上坐北朝南的是正房,讲究点的人家,正房两边还有耳房;与正房相对的倒座;两边的是厢房。

这家依稀辨认出“济东礳坊”匾额的商铺,使用的是南方多见的房檐出挑方式,可以遮蔽风雨。

图:贵州赤水大同古镇。大麦摄于2005年
看看上面这家西南的老商街上,不但有类似的出挑房檐,上面还接着很长的油布,如果放下来两面几乎对接。既可以挡雨,也可以蔽日。

图:济南街头的窨井盖。

图:云南建水老街窨井盖。大麦摄于2008年

图:字迹漫灭的百年德国古力盖。大麦摄于青岛

图:丽江束河街头的窨井盖。

图:王府池子畔的民间冬泳队

图:芙蓉街上饭馆的惊爆菜价

图:亲切朴实的起凤桥一景。大麦摄于2008年7月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