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1年大麦跟着中国科协的周贵生老师,闲来走过北京许多的胡同和门楼,(2004年周先生整理出版《北京老宅院门楼》一书)。对比北京门楼样式,济南只缺少皇城特有的王府大门和广亮大门,也少见祖籍南方人家偏好的蛮子门,按照等级和财富实力,老济南街巷最常见的是金柱大门、如意门和随墙门。

图:芙蓉街上的这家金柱大门比较典型,但油漆簇新,应该是翻建或改建过的。
它的主要特征是门扇位于前金柱位置,这就是金柱大门的由来。一般金柱大门的屋顶高出相邻的房屋,门道进深大于与其相邻的房屋进深,外门道进深浅于内门道。门楼屋顶用阴阳瓦,屋檐用元宝脊或清水脊。明朝以后有《营造法》,不同社会地位的人盖房子有相关规定严禁僭越,金柱大门应由相应等级官员有资格盖建,我琢磨,怎么也得正处以上吧……

图:辘轳把子胡同的如意门。

图:北京东城区的如意门。大麦2001年摄于盛芳胡同1号
如意门是济南老城区最常见的民居门楼形式,其主要特点是在门屋檐下砌堵砖墙,在墙正中位置留下门道安装门扇,门洞左右上方有如意型砖雕,俗称“象鼻枭”。其另一突出特征是门楣上有繁多的吉祥图案砖雕。
门扇上两个木簪多雕刻“如意”、“平安”等字样,或为其名由来。

图:小王府池子的两个随墙门。
随墙门属于相对较简陋的民居门。望名思意,就是在宅院墙上抠一窟窿盖的进出大门,与院内房屋不相连,其门板上常有书刻的门联。
看看下面芙蓉街这个简陋的随墙门,当年房主的寒酸窘困可想而知——

下面说几个特别的门脸儿。
济南开埠之后受到更多西洋文化影响,一直体现到建筑里。

图:金菊巷的一个中西合璧式门楼。

图:后宰门街的一个中西合璧式门楼。

图:这个合璧式大门在一楼的门上,还开了个便于取信报的小口。

图:民国之后,只要有钱,大门爱咋建咋建。摄于后宰门街。

图:王府池子街的这个,是完全建在墙上的门罩,非常特殊。
从大门的顶端往下说吧。
济南老房子的房脊正脊、元宝脊等多种,不太了解,就不在这里胡说了。两端有雀尾巴似的高高扬起的清水脊,神似“朝天笏”,北京百姓则俗称“蝎子尾(音蚁)巴”。
覆盖在房上的,往下的半圆形叫筒瓦,往上的半圆形叫板瓦;筒瓦最外面的一个叫瓦当(瓦挡),板瓦最外面一个叫滴水。图上的这家肯定是近年才安装的,在清朝敢这样,基本上户主就是反革命叛国罪了,本人挨枪决不说,家属都得流放东北尝尝开荒种地和当地黑社会的滋味。

光高大不说,这个部分叫“盘头”,繁复程度和制作工艺,是一家权势财富的体现。

|